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现在正处在一个拐点上吗?今年对 Google Home 用户来说已经够令人沮丧了,而更糟糕的是,像 Google 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还在用 AI 驱动的订阅服务复杂化它们的智能家居产品——有时甚至会引入一些用户根本不想要的新内容。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更“DIY”的智能家居方案,而今天我们有个好消息要告诉选择这条路线的人。

我们自己的 Calvin Wankhede 今年早些时候分享了那个 DIY 故事,他的智能家居是基于 Home Assistant 软件构建的,并依靠 Wi-Fi 和 Zigbee 混合连接。Zigbee 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还有基于 Thread 协议运行的 Matter 标准。在讨论他的选择时,Calvin 提到他之所以选择 Zigbee,是因为当时的 Matter 仍然显得有些“基础”。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快速改变,现在连接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公布了 Matter 1.5 的重大升级内容。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更新无疑是对摄像头的支持。摄像头不仅是了解家中情况和保障家庭安全的关键工具,而且也是智能家居的一个痛点——早在 AI 订阅出现前,摄像头就已经让用户不得不支付月费。
当然,Matter 支持摄像头并不代表我们马上就能看到真正优秀、广泛兼容、且无额外使用成本的产品,但这确实为制造商满足这些需求打开了大门。我们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公司会急于宣布支持 Matter 摄像头,哪些则会继续观望。
除了摄像头,Matter 1.5 也增强了对其他智能家居硬件的支持。你已经可以使用传感器来自动化家中的各种操作,而这次更新为标准新增了一个新类别:土壤传感器。就像你可能已经为家里的空气做监测一样,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土壤温度和湿度——这些数据对灌溉计划十分有用。
我们也得到了 Matter 在处理各种“开合设备”方面的底层升级——无论是车库门还是智能百叶窗,此标准正在简化开发者构建这些“闭合”交互的方式。对我们用户来说,这意味着设备之间将会有更加一致的使用体验。
Matter 1.5 还包括对网络数据处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改进,这些都是一个不断成熟的标准应该涵盖的内容。希望我们能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渐感受到这些升级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