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游戏模拟(Emulation)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突破界限,而在 2025 年看到 PlayStation 4 被成功模拟,就像当年第一次看到 GameBoy 游戏在 486 电脑上运行一样令人兴奋。由于模拟器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才能有效地在一台计算机中模拟另一台计算机,我们通常会看到模拟目标比我们运行这些应用的系统落后一两代。然而,针对基于 Android 的模拟器而言,实际上存在一个小技巧,可以让某些模拟器比普通应用更充分地利用设备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技巧并不新鲜,Android 开发者早已知晓并利用它多年。但它也是那种看似晦涩、容易让人以为早已被封禁的“黑客”式漏洞——然而事实证明,它依然可用。
在 Reddit 的 EmulationOnAndroid 子板块上,EmuReady 的开发者 Producdevity 分享了这个巧妙方案的提醒。回想过去这些年,你听说过多少次 Android 厂商在基准测试中“作弊”的故事?我们的手机很少会让所有硬件都运行在 100% 状态,因为我们希望电池能维持合理的续航,在日常使用中,系统会不断权衡性能与耐用性之间的平衡。
然而,为了获得更高的基准测试成绩,一些厂商会将手机配置为识别特定的基准测试应用(通常通过包名识别),在检测到这些应用运行时,就忽略电池优化,将硬件性能发挥到极致。但这种黑客式做法很容易被滥用,开发者也意识到,只要给自己的应用使用类似的包名,就能同样触发这个“隐藏性能开关”。

Producdevity 分享了几个例子,而不仅仅是基准测试应用,如今一些手机也会对热门、性能要求高的游戏使用同样的技巧:当应用包名中包含 PUBG、Antutu、Optimized、Genshin、Ludashi 等关键词时,手机就可能触发无节流(全性能)运行模式。
即便在这些关键词中,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异。比如,当检测到“Antutu”时,设备可能会完全释放性能,满负荷运行(假设基准测试时间相对较短);而检测到“PUBG”或“Genshin”时,手机可能会启用略微保守的性能模式,在提供性能提升的同时,兼顾防止手机过热或电池在几分钟内耗尽。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变化并不涉及应用本身——一切都只是名字的作用。但对于玩这些“基准游戏”的手机来说,仅仅改个名字就足够了。当然,不同手机厂商的做法可能大相径庭,这种包名技巧带来的效果也会因厂商而异。如果你希望将模拟器性能提升到新的高度,这类包名“黑客”技巧值得一试。
你是否好奇,这种方法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性能提升?以及哪些手机最适合充分利用这一技巧?我们正在进行自己的分析,并期待很快与大家分享这些数据!